醴陵发现湘东最早龙窑窑址 再次改写陶瓷发展历史

管理员2022-07-22

  来源:法制株洲

  7月8日,位于醴陵左权镇永兴村石坑组的易家山窑址完成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即将进入出土文物室内修复整理阶段。根据目前考古工作情况,再次前推了醴陵烧造陶瓷的历史,证明早在东汉中晚期,醴陵生产生活用瓷和硬陶器就已经形成规模。

图片17.png

  现场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将起保护作用的塑料薄膜掀开,一座龙窑遗址展现在大家面前。在久远的岁月中,古窑窑头已不复存在,部分窑床和窑尾依旧保存,窑残长7.2米,考古专家推算原本窑长应有20米左右。龙窑是窑炉的一种形式,多建筑在江南地区,依山坡由下自上、宛如龙蛇,因而得名。

图片18.png

  株洲市文旅广体局文物保护与考古科 黄阳秋:为什么要修龙窑,是古代烧窑一个重大革新的特征,因为窑摆得越长,抽力越大,往上抽,能源的利用,火力的利用都要先进,就是一种革新,目前在湘东地区,只有这座龙窑最早。

  今年4月,醴陵窑管理所业务人员在对渌水流域进行窑址调查时,发现了这处窑址,随即,株洲市文物局组织市县两级考古业务人员对窑址周边开展考古调查。在永兴村调查面积3.6平方公里内,共发现17处窑业堆积,其中汉代窑业堆积10处,考古人员还采集了大量印纹硬陶片和青瓷片。这不仅填补了湘东地区早期青瓷窑址的空白,也为研究湖南陶瓷产业发展历史和长江中游汉晋时期窑业技术发展提供了新资料。

  株洲市文旅广体局文物保护与考古科黄阳秋:基本上是以生活器品为主,这个地点隔转步古城直线距离只有1.2公里,通过水路隔渌江只有1.5公里 交通方便

  窑址群密集,发掘的陶片和青瓷片都是东汉中后期典型的方格纹饰,同时周边交通便利,说明永兴村窑址群很可能在东汉时期是转步古城城外的重要制瓷窑场。据了解,2018年醴陵渌水支流铁河流域曾发现了五代时期的龙窑窑址,这次的考古发现,再次改写了醴陵陶瓷的历史。

图片19.png

  株洲市博物馆考古部主任文国勋:这个窑址群的发现 最重要的价值就是改写了醴陵烧造瓷器的历史,通过实物证明了醴陵早在东汉中晚期就大规模产业化的生产生活用瓷。

  由此可见,醴陵烧造瓷器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接近两千年。而先后发现的东汉、五代、宋元、明清各时期窑址也让醴陵烧制瓷器历史发展脉络越来越明晰。


联系我们

4008-301-311(9:00~21:00)

佛山市禅城区陶博大道29号玛缇大厦

admin@matistyle.com


招商热线:13929988658(微信同号)

Copyright © 2021 matistyle.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0050608号 | 技术 :源创力科技